home 回首頁 navigate_next 公告 navigate_next 師生榮譽 navigate_next 新進教師介紹-丁育頡
2020/01/13

新進教師介紹-丁育頡

學歷: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地球、大氣與環境科學博士;國立中興大學環境工程系碩士、學士


專長:
大氣微粒PM2.5的物化特性、大氣微粒來源解析、含碳氣膠的化學組成及其光學性質


自我介紹:
在英國求學及生活了將近6個年頭 (2014-2020),不論是在學術研究、生活品味、異國文化或是價值觀,都豐富了我的眼界及思維。藉由這篇文章,我將分享從準備前往英國留學到回國任教的期間,我所經歷的海外生活經驗及幾個重要的時刻或事件,希望能讓讀者對我有所認識。
留學申請
在就讀碩士期間,已有未來可能出國讀博的想法,因此在指導教授準備申請國科會計畫時,便爭取負責一個計畫書的撰寫,一方面是練習英文寫作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是訓練自己做研究的邏輯思維。碩士畢業後,我便決定先服兵役,並申請了管理幹部的受訓,雖然一開始比較辛苦,但在分發各單位後,有較多自己的時間可以利用,我便在此期間完成了博士申請計畫書及申請所需的各種資料,同時增強自己的英語能力。退伍後,由於開學的時間已經錯過,我便在台灣打工及精進英語能力將近半年才前往英國開始我的博士研究生涯。

 

初來乍到 – 漸漸融入
在我剛到曼徹斯特這個英國人口數第二多的大城時,城市樣貌有點顛覆了我對歐洲的想像,並非都像是電影裡展現的宮廷式建築,而是新建高樓以及舊式紅磚建築參雜,老實說當時有點小失望。作為十八世紀工業革命發源地之一,許多建築物皆是當時多間重要倉庫所改建,世界上第一條客運鐵路 – 利物浦至曼徹斯特鐵路的啟用,亦加速了這城市的發展。由於當時曼徹斯特的工業,多以紡織為主,亦有”棉都”之稱。現在在曼城市中心的工業博物館,亦保有相當多當時的工業設備及產業演進史,除了有時帶朋友去參觀,我自己去的次數不下十次,每次去都有不同的感觸與收穫,也隨著待的時間長了,漸漸的有了歸屬感。
說到英國,當然不能不提到英國的國球- 足球。曼徹斯特有兩個著名球隊,一個是擁有輝煌歷史的曼聯 ,曾奪得英國本土頂級聯賽冠軍的球隊,另一個是近幾年表現較為優異的曼城,每次德比 (Derby, 即同城球隊比賽)開賽,交通從下午就開始近乎癱瘓到午夜,在街頭也隨處可見穿戴球隊系列商品的球迷歡呼雀躍(多半伴隨手中的啤酒),或是聽到醉漢高聲吟唱隊歌。我沒有特別支持哪一隊,但我偶爾也會跟朋友去現場看,更常的是去各式的酒吧喝杯啤酒,觀賞球賽。在英國期間,我亦經歷了兩屆世界盃及歐洲杯足球錦標賽,當地的足球文化及球迷熱衷的程度,令我印象深刻,在比賽當下,支持同一隊的球迷,彷彿都是相識好久,一起低落、歡呼、擊掌及乾杯令人不自覺的融入。
談到了酒吧,不得不提在英國相當盛行的酒吧文化。在我剛進入曼徹斯特大學時,發現此研究團隊每週五下午都會組織踢足球,並在結束後前往附近的酒吧聚會,為了快速的融入團隊認識朋友,我亦都會參與。後來漸漸發現,許多研究時遇到的瓶頸往往就在這樣聚會的閒聊中解開了,也能從中獲得不少假日可以前往的好去處。在曼大周邊,除了琳瑯滿目的咖啡廳以外,至少有20幾間風格各異的酒吧,有時和朋友討論研究,或是和教授meeting的地點也常是在酒吧,這是我在前往英國前無法想到的,了解這種文化差異後也認為這種輕鬆的相處模式也值得借鑑。因此,在英國長達將近6年的生活,我已漸漸享受在一天忙碌之餘後,三五好友一起到酒吧談天說地,紓解一天的疲勞。

 

 

Outside of Lab – 脫下實驗袍的生活
或許很多人一聽到博士,想必就是天天待著實驗室做實驗和抱著電腦寫文章,相當估躁乏味的生活吧。然而在一年大太陽的日子不超過兩個月的曼徹斯特,我還是相當享受我的海外研究生活的。除了時不時的和三五好友去酒吧,當地亦有許多活動,像是同志遊行、裸騎、龍舟比賽、聖誕市集、新年活動等許多充滿當地和國際文化交流的活動。喜歡廣交善緣的我,在英國也結交了許多朋友,週末也會組織去各個山區健行和野餐,偶爾也會去威爾士出海去釣魚,亦或是一起吃火鍋或烤肉。平時除了做研究,我也很喜歡自己做菜,在這段期間,可說是廚藝精進,並且更懂得管理自己的生活,這或許是在留學期間另一大收穫。規律的運動,是我在忙碌的博士生活中,最放空的時刻,除了讓自己腦袋休息一下,也算是能減輕週末的罪惡吧。
對於喜歡旅遊的人在英國讀書,一大好處是距離歐洲各國都不是很遠,身處在擁有國際機場的曼徹斯特的我,當然也沒有浪費這個機會,藉由國際研討會以及休假期間,我也去了幾個國家旅遊,體驗不同的文化以及民俗風情;荷蘭、西班牙、葡萄牙、義大利、法國、德國、瑞士、奧地利和捷克皆是在我研究生涯期間走訪的國家,甚至在短短的週末,也能飛往愛爾蘭享受些許愜意,遠離城市喧囂的生活。不同的歷史文化及人文,也讓我學會用不同角度去看及體會一件事物,除了在學校習得的知識以外,學習在面對學術生涯的瓶頸時要自我調節,用不同方法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去獲得片刻的平靜,同時也珍惜在異國的機會,享受慢生活的步調,去體驗感受豐富多樣的生活文化和人文思維模式。

 

 

歐洲氣膠研討會 (European Aerosol Conference, EAC)
每年的歐洲氣膠研討會,是世界各國從事空氣污染物等相關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發表研究成果,並針對現在及未來的研究議題進行交流的盛會。博士期間,我共參加了兩次,也遇見了幾位在台灣就認識的老師,研討會氣氛格外輕鬆及熱絡,因此除了學術交流,也是許多老友們敘舊的場合。
在2016年博士二年級的時候,我第一次在法國參加此規模較大的國際研討會,發表自己的初步研究成果,那次經驗對我來說很新鮮也很震撼,除了在很多專家學者的建議與指教下,很多過去模糊的科學概念獲得了釐清,也見識到各領域的知名學者對問題探討的深度及廣度,啟發並激勵我對科學問題的探討必須加強理論的認知,進一步對環境影響的理解。也因為這一次的經驗,一年後我到瑞士又一次的挑戰此研討會,上台發表了我的最新研究成果,獲得了台下學者廣大的回響,最後也發表於國際知名期刊,也算是對我博士期間所做的研究有所肯定。

 

完成博士學位後

雖然2019年2月我的博士學位已被認可,但一直到了7月參加了畢業典禮拿了畢業證書,才意識到我將告別學生生涯,往另一個旅程邁進。往後的幾個月,除了在曼徹斯特大學繼續完成我博士期間的研究,亦前往中國浙江大學和北京人影辦進行實驗交流,並探討未來跨國多方合作的議題,這段期間讓我有機會好好思考下一步的方向,以及如果有機會回台灣,我能如何貢獻所學,以及促進國際間的學術交流。很不幸的在2020年1月,COVID-19疫情在亞洲爆發,當時身在英國的我,尚未感受到其嚴重性,然而就在2月底從西班牙回來以後,世界各國相繼爆發,並且亦有許多種族歧視的情況發生,英國當然也不例外,因此當下我便決定提早回國,待疫情過後重新出發,雖然回國之路並不順遂,班機因為各國的封城及每日不一樣的措施,前後共改了5次,終於在3月底回到了台灣。

 

結語
‘More haste, less speed.’是我在這6年期間不論是合作項目還是個別項目深刻體會到的。一昧的追求快速看見成果,而欠缺周詳的考量,有時不只是結果不如預期,更可能的是整體的失敗。未來期許自己藉由知識的積累,不斷的思考與嘗試,幫助自己尋找突破所能的機會。很高興也很榮幸能有機會回台任教,除了貢獻所學,對於未知領域我仍會全力以赴,在保有固有的優良傳統以外,增添一些色彩。